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淋巴漏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淋巴漏分为淋巴漏组(n=28)和非淋巴漏组(n=25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腹腔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淋巴漏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以上述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279例患者共28例发生淋巴漏,发生率10.04%(28/279)。淋巴漏组年龄≥60岁、术前新辅助化疗、肿瘤位于贲门、T分期3~4期、联合脏器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D2+)及未使用生长抑素的占比均高于非淋巴漏组(P<0.05);淋巴漏组术前血红蛋白、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淋巴漏组(P<0.05),手术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长于非淋巴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于贲门、T分期3~4期、联合脏器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D2+)、术后血红蛋白低、术后白蛋白低,及未使用生长抑素均是腹腔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淋巴漏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CI:0.864~0.92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和80.87%。结论:肿瘤位于贲门、T分期3~4期、联合脏器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D2+)、术后血红蛋白低、术后白蛋白低及未使用生长抑素均与腹腔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淋巴漏发生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作为临床评估腹腔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淋巴漏发生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