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代荣阳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主管:川北医学院
电话:0817-2242637
邮箱:xuebaocby@126.com
刊号:51-1254/R
2025, 40(5):545-550.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01
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症药物沃替西汀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2、4、6、8、10μmol/L)的沃替西汀处理食管鳞癌细胞系Eca109和KYSE150,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食管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AutoDock软件对沃替西汀与环氧化酶-2(COX-2)蛋白进行分子对接;使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沃替西汀处理后的Eca109和KYSE150细胞中COX-2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沃替西汀处理Eca109和KYSE150细胞后,其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0.05),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086μmol/L、5.179μmol/L。与对照组相比,沃替西汀处理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降低(P<0.05)。沃替西汀可抑制COX-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沃替西汀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能与其下调COX-2表达有关。
2025, 40(5):551-556.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02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动物模型的肠缺血损伤的MDCT影像征象及其与肠缺血损伤的组织病理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5个肠缺血损伤组,通过结扎兔肠系膜上动脉建立急性肠缺血损伤模型。在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后0.5、1、2、4和6 h后,5个肠缺血组分别接受腹部平扫及增强MDCT检查。在MDCT上观察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呈现的肠缺血损伤影像征象的变化,并在MDCT上测量肠壁CT值,分析肠壁CT值与肠缺血损伤组织病理学评分(Park/Chiu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当缺血时间<2 h(Park/Chiu评分0~5分)时,MDCT显示肠壁强化程度减弱或消失,肠腔积液及扩张;缺血时间>4 h(Park/Chiu评分4~7分),除上述两种征象外,MDCT上显示肠壁变薄和肠壁间积气。MDCT平扫(R=-0.56,95%CI:-0.77~-0.25,P=0.001)、静脉期增强图像上(R=-0.85,95%CI:-0.93~-0.71,P<0.001)肠壁CT值,以及绝对强化值(R=-0.80,95%CI:-0.89~-0.64,P<0.001)与肠缺血损伤组织病理性评分(Park/Chiu评分)负相关。结论: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和肠缺血损伤的Park/Chiu评分升高,MDCT上显示肠缺血损伤的定性影像征象增多,缺血肠壁的CT值逐渐减小。MDCT上测量肠壁CT值和绝对强化值可以作为量化肠缺血损伤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
2025, 40(5):557-561.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03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促进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II)分泌炎性介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出生7 d的3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抽取心脏血液,提取中性粒细胞,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Control组)、LPS组及LPS+DNase组,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体外生成NETs情况。对NETs与AECII进行共培养,按细胞悬液孵育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ETs组及NETs+DNase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ECII凋亡情况;使用荧光酶标仪检测各组共培养上清液中NETs游离脱氧核糖核酸(cf-DNA)水平;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共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cf-DNA与IL-6、IL-8、TNF-α间的相关性。结果:经免疫荧光检测,LPS组与LPS+DNase组NE中均发现小鼠瓜氨酸组蛋白H3(CitH3)与髓过氧化物酶(MPO),LPS组与LPS+DNase组CitH3、MPO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P<0.05),LPS+DNase组CitH3、MPO较LPS组更低(P<0.05)。与NE、NETs共培养后AECII凋亡情况,三组早期凋亡与晚期凋亡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NETs组与NETs+DNase组的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cf-DNA、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P<0.05);且NETs+DNase组低于NETs组(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f-DNA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正相关(r=0.432、0.387、0.326,P<0.05)。结论:AECII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存在NETs, NETs可促进AECII分泌IL-6、IL-8、TNF-α等炎性介质,且NETs生成越多,IL-6、IL-8、TNF-α等炎性介质分泌越多。
2025, 40(5):562-568.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04
摘要:目的:通过非局部均值降噪(NLM)技术优化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ECT)图像质量,构建基于直方图参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SAP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CECT数据。对动静脉期图像进行不同噪声系数水平下的NLM降噪处理。提取降噪前后胰腺三维容积的直方图参数。通过单因素逻辑回归筛选特征后,建立二元逻辑回归预测模型,并与常规CT及临床模型比较。结果:74例SAP患者中,27例(36.5%)死亡。基于NLM降噪前后的图像共构建了8个直方图模型,各模型预测效能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方图模型在死亡风险预测中优于常规CT模型及临床模型(P=0.009,P=0.048),而临床模型与常规CT模型效能相近(P=0.699)。结论:CECT直方图参数能有效预测SAP患者死亡风险,NLM降噪后模型性能稳定,其噪声鲁棒性及量化优势弥补了常规CT的局限。
2025, 40(5):569-572.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05
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镜联合负压吸引鞘碎石术(FV-UAS)治疗直径<1.5 cm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UDU)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FV-UAS治疗的结石直径<1.5 cm的嵌顿性UDU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研究组(n=225);将同期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使用普通输尿管通道鞘治疗,结石直径<1.5 cm的嵌顿性UDU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n=227)。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疗效及术前、术后3 d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更低(P<0.05),结石清除率更高(P<0.05),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术后3 d,研究组血清CRP、IL-10、TNF-α、MAD、AOPP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血清GSH-PX、SOD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V-UAS治疗直径<1.5 cm的嵌顿性UDU,能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手术创伤造成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2025, 40(5):573-576.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06
摘要:目的:探讨紫仙丹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其对尿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紫仙丹治疗,疗程均为7~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恢复时间、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7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蛋白尿消失时间、紫癜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关节症状消失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尿β2-MG与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仙丹联合双嘧达莫能改善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医症状,降低肾损伤,促进恢复进程,疗效确切。
2025, 40(5):577-580.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07
摘要:目的:探讨Tubridge与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对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接受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的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同期29例接受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的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动脉瘤闭塞情况(OKM分级);术前及术后6个月脑损伤标志物[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记录并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总缓解率、动脉瘤总闭塞率、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ubridge与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均可有效减轻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颅内动脉瘤闭塞,但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更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5, 40(5):581-584.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08
摘要:目的:探讨恩格列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前白蛋白、心肌酶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格列净,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学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PA、ALB及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BNP、cTnⅠ、LDH、CK、CK-MB、LVEDD及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格列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安全性较好。
2025, 40(5):585-588.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09
摘要:目的:比较Furlow反向双Z法与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P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腭裂术后VP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urlow反向双Z法的患者为Furlow组(n=45);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的患者为Sommerlad组(n=49)。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语音清晰度、鼻腔共鸣和鼻漏气、腭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Sommerlad组与Furlow组的腭咽闭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语音清晰度、鼻腔共鸣恢复程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Furlow组均高于Sommerla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鼻漏气可闻及率均低于术前(P<0.05),且Sommerlad组鼻漏气可闻及率低于Furlow组(P<0.05)。结论:Furlow反向双Z法对腭裂术后VPI语音效果语音清晰度、鼻腔共鸣改善效果理想,而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对鼻漏气可闻及率改善更理想,二者均能一定程度改善腭咽功能,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2025, 40(5):589-592+637.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10
摘要:目的:分析CXC趋化因子受体1(CXCR1)、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95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根治性切除手术中留存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织CXCR1、CXCL8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术后随访2年,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癌组织CXCR1、CXCL8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组织和死亡组CXCR1、CXCL8及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和存活组(P<0.05);癌组织CXCR1、CXCL8及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术后2年,癌组织CXCR1、CXCL8及VEGF阳性表达患者平均总生存期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CXCR1、CXCL8及VEGF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和预后相关,可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
2025, 40(5):593-596.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11
摘要: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对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卒中(NC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NCIS发生EN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联合依洛尤单抗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灌注指标[阻力指数(RI)、脑血容量(CBV)和平均血流量(Qmean)]、神经功能重建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γ-氨基丁酸(GAB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脂质代谢指标[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8.18%vs.85.4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I低于常规组(P<0.05);CBV、Qmean及血清NGF、GABA、BDNF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RI及血清Lp(a)、ApoB、LDL-C水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依洛尤单抗能改善NCIS发生EN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重建,调节脂质代谢,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5, 40(5):597-600.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12
摘要:目的:探讨福莫特罗、倍氯米松和格隆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格隆溴铵联合福莫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倍氯米松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生活质量[6 min步行距离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8.28%vs.84.62%,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EV1、FVC、血PaO2、pH值和6 min步行距离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aCO2、SGRQ评分、IL-6、TNF-α和CRP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莫特罗、倍氯米松和格隆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 40(5):601-604.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13
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对中度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视盘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中度DME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雷珠单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视力水平、视盘参数。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00%vs.58.18%,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视力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视盘面积和RPC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视盘盘沿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且视盘容积、平均C/D、垂直C/D、RNFL平均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中度DME的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及视盘参数。
2025, 40(5):605-610.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14
摘要:目的: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联合微小核糖核酸RNA-130b-3p(miR-130b-3p)、微小核糖核酸RNA-146a(miR-146a)表达对乳腺癌(M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肾损伤预测价值。方法:行新辅助化疗的MC患者130例,定期血常规、影像学复查,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诊断和分期标准,统计规范化系统干预28 d肾损伤情况,分为肾损伤组(n=53)和MC组(n=77)。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质YM值、髓质YM值及Emean值大和miR-146a(高)、mir-130b-3p(高)、eGFR(低)水平、合并基础疾病是影响M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由列线图可知,在此模型中皮质YM值、髓质YM值、Emean值是MC新辅助化疗后发生肾损伤的最强因子,其次是miR-146a、miR-130b-3p高表达。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敏感度83.72%,特异度87.00%,C-index为0.816。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中皮质YM值、髓质YM值和Emean值大,及血清miRNA-130b-3p、miR-146a高表达,均是影响M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据上述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对M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肾损伤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2025, 40(5):611-614.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15
摘要:目的:探讨调枢化瘀方对血瘀体质肺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60例血瘀体质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调枢化瘀方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对照组不予干预。结果:治疗组肺结节治疗总有效率为33.33%,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为66.67%,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肺结节直径、横截面积缩小,血瘀体质症候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性别、肺结节性质对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药物安全性评价表明,调枢化瘀方安全性较好。结论:调枢化瘀方能改善血瘀体质肺结节患者的血瘀体质相关症状,缩小部分肺结节的面积,且安全性良好。
2025, 40(5):615-618.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16
摘要:目的:观察甲流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及血常规炎性参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分析上述指标在甲流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甲流患儿作为观察组(n=219);另选取同期同院收治的非甲流患儿作为对照组(n=220)。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与血清CRP、SAA、NLR、SIRI实验室指标,分析其对甲流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入院时平均体温、性别、WBC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CRP、SAA浓度及NLR、SIRI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清CRP、SAA、NLR、SIRI表达均与患儿罹患甲流有关,血清CRP、SAA、NLR、SIRI高表达可能均是导致患儿罹患甲流的危险因子(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NLR、SIRI、CRP、SAA预测儿童患甲流的曲线下面积(AUC)>0.70,尤其血清CRP浓度(AUC=0.933,95%CI:0.905~0.951)和血清SAA浓度(AUC=0.922,95%CI:0.901~0.948)两项预测效能较理想。联合预测时,AUC为0.968(95%CI:0.946~0.980),诊断性能明显优于单项。结论:CRP、SAA、NLR、SIRI在儿童甲流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协助早期诊断儿童甲流,值得临床推广。
2025, 40(5):619-623.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17
摘要:目的:分析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与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6例非透析CKD患者为非透析CKD组,按照炎症程度不同分为微炎症组(n=102)和非炎症组(n=44),另选取6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对象一般资料、炎症指标及血清Irisin水平,不同炎症状态下炎症指标及血清Irisin水平差异,血清Irisin含量与血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铁蛋白(SF)、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血清Irisin水平对微炎症状态的诊断价值。结果:非透析CKD组血清RBP、SF、hs-CRP、IL-6高于对照组(P<0.05),微炎症组上述指标高于非炎症组(P<0.05),对于血清Alb、Irisin水平,非透析CKD组低于对照组(P<0.05),微炎症组低于非炎症组(P<0.05);血清Irisin与血清RBP、SF、hs-CRP、IL-6负相关(r=-0.502、-0.634、-0.667、-0.689,P<0.05),与血清Alb正相关(r=0.613,P<0.05);血清Irisin诊断微炎症状态的敏感度为91.18%,特异度为79.55%。结论:非透析CKD患者血清Irisin含量与血清RBP、SF、hs-CRP、IL-6水平均负相关,与血清Alb水平正相关,鉴别其微炎症状态有诊断价值。
2025, 40(5):624-627.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18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急性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卒中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PSCI组(<26分,n=39)与非PSCI组(≥26分,n=57)。对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BDNF、MHR水平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绘制BDNF、MHR水平预测PSC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PSCI组患者相比非PSCI组年龄较大,受教育年限较短,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且血清BDNF更低,MHR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OR=1.530)、合并高血压(OR=1.335)、血清BDNF水平(OR=0.755)、MHR(OR=1.645)是AIS患者发生PSC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BDNF、MHR水平预测PSCI的AUC分别为0.833、0.745,二者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882,大于单一指标诊断(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BDNF、MHR与PSCI密切相关,二项指标均可预测PSCI的发生,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能力。
2025, 40(5):628-632.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19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血管内治疗(EVT)后无效再通的相关因素,并构建Nomogram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44例行EVT干预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无效再通分为有效再通组(n=78)和无效再通组(n=66)。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指标水平。按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101)和测试集(n=43)。在训练集中,利用Lasso回归方法筛选特征因素,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R语言绘制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训练集中48例发生无效再通,发生率为47.52%;测试集中18例发生无效再通,发生率为41.8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感染并发症(β=1.566,95%CI=1.217~18.839,P=0.025)和出院时NIHSS评分(β=0.949,95%CI=1.841~3.626,P<0.001)是脑梗死EVT后无效再通的高危因素。根据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建立脑梗死EVT后无效再通的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ROC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列线图用于训练集与测试集患者判断无效再通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5和0.862。结论:脑梗死EVT后无效再通与是否合并感染、出院时NIHSS评分相关,据此建立的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无效再通的准确性较高。
2025, 40(5):633-637.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2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的无创左室压力-应变环(LV-PSL)技术对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108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1周均接受LV-PSL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4)、预后不良组(n=3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和术后1周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心肌做功指数,以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做功参数与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相关性;LV-PSL参数的预测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术后1周,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GLS、整体无用功(GWW)水平均低于术前,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做功效率(GWE)均高于术前(P<0.05);预后不良组术后GWI、GCW、GWE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GWW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GWI、GWE、GWW是冠心病多支病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WI、GWW、GW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8、0.695、0.827,以GWE的AUC最高,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53%、78.38%(P<0.05)。结论:LV-PSL技术可用于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预后评估,术后1周时的GWI、GWW、GWE对此类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2025, 40(5):638-641+646.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21
摘要:目的:研究骨代谢标志物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疗效判断中的意义。方法:纳入112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相关资料、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分析骨代谢标志物与MM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治疗后血清P1NP、β-CTX、OCN-MID对MM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IgD型患者入院时β-CTX水平高于IgA型、IgG型、轻链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S分期与ISS分期患者入院时β-CTX水平比较:Ⅲ期>Ⅱ期>Ⅰ期;P1NP、OCN-MID水平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有效率为71.43%;难治无效率为28.57%。有效组入院时β-CTX低于难治无效组,P1NP高于难治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4个疗程后P1NP、OCN-MID水平均高于入院时,且高于难治无效组;β-CTX水平低于入院时,且低于难治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β-CTX>0.79μg/L,治疗后β-CTX>0.71μg/L预测MM患者疗效不佳的AUC(95%CI)分别为0.691(0.569~0.814)、0.756(0.635~0.878),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入院时、治疗后P1NP、OCN-MID的AUC均<0.5,无预测价值。结论:IgD型与高DS分期、ISS分期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和溶骨性损害。高β-CTX水平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性较差,可作为预测MM患者疗效、分期的辅助指标。
2025, 40(5):642-646.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22
摘要:目的:探究股骨倒打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远期效果。方法:将128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股骨倒打髓内钉组(n=51)和锁定钢板固定组(n=77)。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股骨倒打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均低于锁定钢板固定组(P<0.05);膝关节功能量表(HSS)、巴氏指数(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高于锁定钢板固定组(P<0.05);术后1年,股骨倒打髓内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锁定钢板固定组(P<0.05)。结论:股骨倒打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切口长度,提高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且并发症更少。
2025, 40(5):647-650.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23
摘要:目的:探究百合地黄汤加减方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百合地黄汤加减方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更年期症状[Kupperman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Kupperman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E2和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FSH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07%vs. 73.21%,P<0.05)。结论:百合地黄汤加减方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
2025, 40(5):651-654.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24
摘要:目的:探究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踝关节下胫腓联合损伤(ATS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ATS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皮质骨螺钉治疗)与观察组(n=41,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骨代谢相关因子、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住院、骨骼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均较术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β-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更高(P<0.05),疼痛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结论: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应用于ATSI患者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5, 40(5):655-658.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25
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空腹血糖(FPG)、体成分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为早期筛查GDM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GDM患者(GDM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接受产检的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孕早期FPG和人体成分指标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GDM的危险因素,并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各指标预测价值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GDM组孕前BMI、有糖尿病家族史比例和孕早期FPG水平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GDM组体脂肪量(BFM)、体脂百分比(PBF)均增高(P<0.05);两组细胞内水分(ICW)、细胞外水分(ECW)、肌肉量(SLM)和FFM等其他体成分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前BMI(OR=1.169)、FPG水平(OR=1.775)、BFM(OR=1.247)及PBF(OR=1.190)为GDM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孕前BMI及孕早期FPG、BFM、PBF水平均对GDM有一定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8、0.779、0.724、0.767,且FPG联合PBF诊断AUC达到0.854。结论:孕早期FPG及体成分BFM、PBF是GDM的危险因素,均可作为GDM早期筛查的指标。
2025, 40(5):659-663.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26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淋巴漏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淋巴漏分为淋巴漏组(n=28)和非淋巴漏组(n=25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腹腔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淋巴漏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以上述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279例患者共28例发生淋巴漏,发生率10.04%(28/279)。淋巴漏组年龄≥60岁、术前新辅助化疗、肿瘤位于贲门、T分期3~4期、联合脏器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D2+)及未使用生长抑素的占比均高于非淋巴漏组(P<0.05);淋巴漏组术前血红蛋白、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淋巴漏组(P<0.05),手术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长于非淋巴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于贲门、T分期3~4期、联合脏器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D2+)、术后血红蛋白低、术后白蛋白低,及未使用生长抑素均是腹腔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淋巴漏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CI:0.864~0.92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和80.87%。结论:肿瘤位于贲门、T分期3~4期、联合脏器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D2+)、术后血红蛋白低、术后白蛋白低及未使用生长抑素均与腹腔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淋巴漏发生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作为临床评估腹腔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淋巴漏发生的有效工具。
2025, 40(5):664-667.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27
摘要:目的:探究凉血化瘀明目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80只眼)RVO合并M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化瘀明目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视力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4周后,实验组患者各时间点最小分辨角(LogMAR)、黄斑中心厚度(CMT)、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视野平均偏差和视野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明目汤联合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合并ME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视力和视野缺损情况,促进黄斑水肿消退,控制眼压,且安全性良好。
2025, 40(5):668-670.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28
摘要:<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因“发现眼部包块4年余,肌酐升高2年余,腹痛1周”于2023年11月入院。患者2019年9月因左眼眶外上方包块于眼科住院,查血IgG4 0.684 g/L,BUT>10 s, 角膜染色、血尿常规、肝肾功、肾脏及胰腺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眼眶MRI:左侧泪腺区软组织肿块、最大径3.4 cm。彩超示双侧颌下腺肿大。
2025, 40(5):671-675.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29
摘要:目的:探讨Hogan阶段性护理对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0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1)与干预组(n=5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Hogan阶段性护理。两组干预时间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及最大通气量(MVV)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及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维度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ogan阶段性护理有利于促进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缓解癌因性疲乏,提升自我效能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2025, 40(5):676-680.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30
摘要: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11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观察组给予纽曼系统模式下的运动康复。两组均干预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定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定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步行能力(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及生活质量[中文版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MA上肢、下肢评分及总分更高(P<0.05);步长更长、步宽更窄、步频及步速更高(P<0.05);SAS及SDS评分评分更低(P<0.05),BI及SS-QOL评分更高(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纽曼系统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心理状态均有积极作用,可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