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DOK1重组腺病毒通过DOK1/AKT/SREBP1c信号通路增强BRL-3A细胞胰岛素敏感性
    蔡小玲;王春兰;哈小琴;
    2025, 40(6):681-685.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6.001
    [摘要](7) [HTML](0) [PDF 2.46 M](5)
    摘要:
    目的:研究DOK1重组腺病毒(Ad-DOK1)对棕榈酸(P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肝细胞(BRL-3A)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对照组、溶剂组和模型组分别采用正常培养基、乙醇和棕榈酸处理BRL-3A细胞建立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并采用细胞葡萄糖摄取法鉴定细胞模型。对照组、空载组和腺病毒DOK1过表达组以正常血清、阴性病毒和Ad-DOK1(51257-1)转染胰岛素抵抗的BRL-3A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腺病毒的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法检测DOK1、IRSI、IRSII、p-PI3K、PI3K、p-AKT、AKT、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棕榈酸诱导6 h,细胞内2-脱氧葡萄糖显著降低(P<0.05),DOK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IRSI和IRSII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PI3K/PI3K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p-AKT/AKT比值降低(P<0.05),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最佳MOI 60的DOK1重组腺病毒转染细胞后,相比于正常对照组,转染细胞内2-脱氧葡萄糖显著升高(P<0.05),DO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IRSI和IRSII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PI3K/PI3K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p-AKT/AKT比值升高(P<0.05),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Ad-DOK1可能通过调节AKT和SREBP1c增强BRL-3A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  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蒋梦桃;严丽洁;孙珊;
    2025, 40(6):813-816.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6.030
    [摘要](2) [HTML](0) [PDF 731.64 K](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给予的气腹压不同分为低压组和高压组,每组各40例。低压组给予12 mmHg气腹压;高压组给予14 mmHg气腹压。比较两组体温[气腹前(T0)、气腹后10 min(T1)、气腹后20 min(T2)、气腹后30 min(T3)、术毕5 min(T4)时核心体温及低体温发生率]、术后苏醒情况[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应激反应[T0、T1、T2、T3、T4时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T1~T4时刻,低压组患者核心体温高于高压组(P<0.05);低体温发生率低于高压组(P<0.05);NE、Cor水平低于高压组(P<0.05)。低压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短于高压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用12 mmHg、14 mmHg压力建立气腹均可保障手术顺利开展。使用低CO2气压(12 mmHg)建立气腹时,可减缓患者体温降低,降低低体温发生率,促进术后苏醒,且应激反应更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3  艾司氯胺酮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全麻下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刘同馨;侯永超;何鹏;张正辉;周述芝;
    2025, 41(6):708-712.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6.006
    [摘要](1) [HTML](0) [PDF 812.77 K](0)
    摘要: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ESPB下行胸腔镜单侧肺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艾司氯胺酮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n=49)和对照组(C组,n=48)。K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手术切皮前5 min予以艾司氯胺酮0.2 mg/kg缓慢静脉注射;C组患者予以K组药物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术后24 h恢复质量[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术前及术后24 h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K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低于C组(P<0.05);术后24 h整体QoR-40评分及疼痛、情绪状态和身体舒适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C组(P<0.05);术后24 h NK细胞、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水平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ESPB应用于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切除术可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4  达格列净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损伤的影响
    魏淑珍;魏宇鹏;胥庆华;张玉彩;
    2025, 41(6):699-702.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6.004
    [摘要](1) [HTML](0) [PDF 787.95 K](0)
    摘要: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慢性心衰(CHF)合并房颤(AF)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老年CHF合并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达格列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的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95.08%)高于对照组(81.9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TnI、NT-proBN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CHF合并AF的疗效确切,有利于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5  纽曼系统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朱翠红;王艳;
    2025, 40(5):676-680.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30
    [摘要](1) [HTML](0) [PDF 949.12 K](0)
    摘要: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11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观察组给予纽曼系统模式下的运动康复。两组均干预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定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定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步行能力(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及生活质量[中文版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MA上肢、下肢评分及总分更高(P<0.05);步长更长、步宽更窄、步频及步速更高(P<0.05);SAS及SDS评分评分更低(P<0.05),BI及SS-QOL评分更高(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纽曼系统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心理状态均有积极作用,可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6  NETs在促进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炎性介质中的作用
    徐苏晴;田佳梅;卢红艳;
    2025, 40(5):557-561.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03
    [摘要](1) [HTML](0) [PDF 1.15 M](0)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促进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II)分泌炎性介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出生7 d的3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抽取心脏血液,提取中性粒细胞,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Control组)、LPS组及LPS+DNase组,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体外生成NETs情况。对NETs与AECII进行共培养,按细胞悬液孵育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ETs组及NETs+DNase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ECII凋亡情况;使用荧光酶标仪检测各组共培养上清液中NETs游离脱氧核糖核酸(cf-DNA)水平;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共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cf-DNA与IL-6、IL-8、TNF-α间的相关性。结果:经免疫荧光检测,LPS组与LPS+DNase组NE中均发现小鼠瓜氨酸组蛋白H3(CitH3)与髓过氧化物酶(MPO),LPS组与LPS+DNase组CitH3、MPO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P<0.05),LPS+DNase组CitH3、MPO较LPS组更低(P<0.05)。与NE、NETs共培养后AECII凋亡情况,三组早期凋亡与晚期凋亡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NETs组与NETs+DNase组的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cf-DNA、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P<0.05);且NETs+DNase组低于NETs组(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f-DNA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正相关(r=0.432、0.387、0.326,P<0.05)。结论:AECII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存在NETs, NETs可促进AECII分泌IL-6、IL-8、TNF-α等炎性介质,且NETs生成越多,IL-6、IL-8、TNF-α等炎性介质分泌越多。
    7  沃替西汀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和机制初探
    罗嫚;马强;钟晓武;廖重博;徐磊;郭晓兰;
    2025, 40(5):545-550.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25.05.001
    [摘要](1) [HTML](0) [PDF 1.75 M](1)
    摘要:
    目的:探讨抗抑郁症药物沃替西汀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2、4、6、8、10μmol/L)的沃替西汀处理食管鳞癌细胞系Eca109和KYSE150,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食管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AutoDock软件对沃替西汀与环氧化酶-2(COX-2)蛋白进行分子对接;使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沃替西汀处理后的Eca109和KYSE150细胞中COX-2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沃替西汀处理Eca109和KYSE150细胞后,其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0.05),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086μmol/L、5.179μmol/L。与对照组相比,沃替西汀处理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降低(P<0.05)。沃替西汀可抑制COX-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沃替西汀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能与其下调COX-2表达有关。

    主编:代荣阳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主管:川北医学院

    电话:0817-2242637

    邮箱:xuebaocby@126.com

    刊号:51-1254/R

    期刊检索
    提交
    元数据检索
    高级检索